时下最火的FinTech(金融科技),非区块链莫属。这个从比特币中涅槃而生的创新技术,被认为可以重塑金融和生活架构。
2016年,被称为区块链元年,因为这一年,区块链技术的真正价值,开始被关注和挖掘。资本热捧,巨头入场,行业高呼,行业峰会不断比特币之后还有啥币;和热络的呼声不同的是,区块链实际落地寥寥无几,大多号称做区块链的公司,只停留在概念和实验阶段。
2017年伊始,比特币价格上演惊魂“过山车”式跌宕,1月5日突破历史新高一度逼近9000元,并迅速跳水触及6000元。被称之为信任机器的区块链该如何走下去,2017年区块链会有什么样的趋势比特币之后还有啥币?
区块链:信任的机器
当前,对于区块链的定义,各方不尽相同。CCIDConsulting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构造技术,可以在去中心化的系统中构建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并保证系统中各个节点所拥有账本的动态一致性。
(分布式账本与中心式账本对比示意图)
结合区块链的概念,贵阳在大数据交易所的积淀之上,提出与“绳网结构”类似的“块数据”的概念,以一个物理空间或行政区域形成的涉及人、事、物的各类数据的总和,在各个“块”内形成开放、共享、连接。
网录科技创始人吕旭军向亿欧表示:区块链的本质是通过交易与记账同步,减少重复工作和错误率、提升效率、避免人为造假;按时间轴分布式存储增加篡改成本;通过信息流与价值流同步,减少中间环节、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按照同一规则运行降低管理成本。
(区块链的工作机制)
当前,根据区块链的性质和开放程度的不同,普遍形成的共识是:对所有开放的是“公有链”、针对单独个人和实体的是“私有链”,介于两者之间的是“联盟链”;分类的核心在于,应用系统中存在的中心节点的数量。CCIDConsulting指出,金融区块链的应用或将以联盟链为主,原因在于公有链完全无中心,不利于政府监管和保护隐私,而联盟链能够在2者之间寻找平衡点。
巨头布局,资本追捧
2015年,区块链成为了美国创投中获得融资最高的板块,突破10亿美元。
2016年,在中国,投行、金融巨头、互联网巨头全都磨刀霍霍,融资和关注力度,都空前盛大。
十大VC:
巨头布局:
投资区块链的,主要来自3方面的玩家:
1、投行:成立专门区块链投资基金
着力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机构,自然对区块链技术持续关注。
万向集团,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在2015年9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区块链技术专业机构,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并成立了专项投资区块链基金,共5000万美金。
近日,以实业投资为主的汇银集团,成立了一家专门的比特币投资基金,汇银区块链投资,管理资金规模达到2000万美元。
2、金融巨头:从担忧到拥抱
区块链是分布式记账技术,有不可篡改的特性,降低了金融领域的价值交换成本和信用的成本。这就意味着,金融链条中,所有的中介机构,都将面对“被革命”的命运。
2015年,美国区块链融资10亿美元中,投资最多的,反而是传统的银行机构,譬如摩根、花旗等巨头。
银行动作频频,开启防御型进攻:与其被革命,不如自我革命。
近日,国内银行也开始区块链落地现实的尝试:中国平安,在资产交易和征信领域嫁接区块链;中银香港推出按揭区块链应用;浙商银行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移动数字汇票平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区块链的资产托管系统,已经在2017年初,正式推出。
3、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重点布局
BATJ等互联网巨头,在扩展自身的业务版图,把区块链技术作为提升自身金融科技实力的勋章。
拥有雄厚的技术团队,比特币之后还有啥币他们往往亲自上阵,组建联盟、测试场景,一举一动都受到行业关注。
比特币的价格跌宕,三大交易平台被约谈
2016年,比特币搭上了区块链火热的列车,价格一路飙升。5月、6月,比特币经历一波25%涨幅,“比特币产量减半”是主要推手;在短暂的价格波动后,8月起,比特币价格势如破竹,最终定格在6800元左右,与年初2351元相比,翻了几番。
外界普遍认为,今年国际形势动荡,比如英国退欧,印度、中国等国家的资本外汇限制等,这是比特币价格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比特币成为名副其实的避险货币。
2013年11月,比特币价格达到第一个8000元顶峰;紧接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比特币不具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使用。
当天,比特币价格在40分钟内跌了35%;比特币的第一场狂欢,戛然而止。
今年年初,比特币价格在短时间内突破8800元,价格动荡引起监管层注意。政策高压跟进,央行北京、上海分支机构约谈火币网、币行(OKCoin)、比特币中国(BTCChina)三大比特币交易平台负责人。
以火币网、币行(OKCoin)、比特币中国(BTCChina)为代表的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这几年持续处在舆论浪尖。一方面,他们盘活了整条比特币产业链,占据全球90%以上的比特币交易量;另一方面,刷单、洗钱等负面新闻也甚嚣尘上。
他们在灰色地带中,提供杠杆利器,搭建了供比特币玩家厮杀的宏大战场,见证了比特币的疯狂与残酷;他们建立起中国地下的一个巨大的“灰色”股市,这里没有监管,没有怜悯,只有金钱和赤裸的利益诱饵;他们用上帝视角俯瞰沙场,成为有力的操控者。
监管空白的“地下股市”
区块链玩家,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融资方式——币众筹。他们模仿IPO,创造了ICO(InitialCoinOffering)。
但ICO这种融资模式,在国内外饱受争议,搭着区块链的火热浪潮,ICO也变得炽手可热——有成功案例,也有投机骗局。
对于这些发布ICO的区块链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融资渠道,也是一个比“VC投资”更好操纵的游戏。
专业VC,不好糊弄;而散户投资人,往往不容易分辨项目好坏。
“开启ICO就是为了融资”,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创业者而言,ICO模式一不需要出让股权,二能在短时间内筹得千万资金,是一个理想的融资方式。
然而一个秘而不宣的原因,是因为这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ICO顺利绕过了区块链、股权众筹、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股票等多项监管,成了“三不管”的擦边球。
这是一块监管空白的“地下股市”,在这里,只需几百万就可轻易坐庄,操控价格疯狂涨跌;“伪创业者”编个故事、拼凑个白皮书,便可搭建起一个ICO,大捞一笔;甚至一群高智商的骗子,披上“区块链的外衣”,布下庞氏骗局。
2017年预测
1、币圈、链圈、金融圈,分道扬镳
目前区块链领域可粗略分为三部分:币圈、链圈、金融圈。2017年,三者的命运将分道扬镳。
币圈,依然热衷于创造各种虚拟货币,投机者多,也有部分在尝试落地应用;除了本身价格大起大落外,没有国家强制力的虚拟货币能走多远,能否落地,还未可知。
链圈,目前在做各种应用尝试,2017年,依然是探索落地场景,找到真正需求的一年。
金融圈,有场景、有资金,但他们更多是要将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造,真正实现降低信任成本和交易成本。
2、场景挖掘成为重点
工信部白皮书中指出,金融、供应链、文化娱乐、智能制造、社会公益、教育就业等是区块链重点应用场景。
2016年,区块链项目投资集中在挖矿、交易所、支付、资讯等领域。
2017年,随着场景进一步挖掘,投资也会向技术应用领域转移。
3、政府区块链技术标准建立
目前,区块链领域技术还没有建立通用标准,国际标准化也尚处于初期研究阶段。技术的标准化,一定是“必须而必要的”。
工信部《白皮书》也强调了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化,“标准化实施方案以标准体系建设为核心,由4个环节组成,即体系预研、标准研制、试点推广、体系改进4个环节完成”,根据时间表,最后一项体系改进最迟将在2017年10月启动。
4、创业氛围从狂热到冷静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目前在提起区块链,创业者们不会狂热地宣称要“颠覆”、“革命”,而是选择更为温和的“改造”、“优化”。从浮躁到沉淀,行业终于不再虚妄地展望未来,而要落到实处了。
目前来看,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应用是在跨境转账,和需要公证公开的领域,比如慈善募捐、票据等。
其他领域,即使没有区块链技术的加持,目前也能运转良好。冒昧的进行“颠覆”,反而违背了降低成本的初衷。
业内的共识是,区块链必定是未来社会的底层技术之一。但这个信任的机器,绝不是空中楼阁或永动机,真正的运转,依然需要落地。
◎◎◎◎◎
金融圈每天都会诞生众多信息,有太多值得关注的金融话题。咨询范(zixunfan)聚焦15个热点金融话题,旗下拥有上百个群聊,成功的聚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房地产交流、解读政策的金融监管群、一起的金融从业者交流群、重视产业链的汽车金融、农村金融群等等。在咨询范(zixunfan)后台回复【入群】二字,即可与众多小伙伴一起读金融。还没有关注的朋友们请先关注,再执行以上操作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