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是全球学术界最大的盛事之一。据外媒报道杨振宁比特币不要,2017年诺贝尔奖将于10月2日开始陆续揭晓。
国际诺贝尔奖基金会本月25日对外公布,从今年(2017年)起,诺贝尔奖各奖项奖金提高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2万元),增加后的奖金将达到900万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
关于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Physics)、化学(Chemistry)、生理学或医学(Physiology or Medicine)、文学(Literature)、和平(Peace)和经济学(Economic Sciences)六个奖项。
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截止2016年共授予杨振宁比特币不要了881位个人和23个团体。
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至2016年,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数量(教职工、校友及工作人员)最多的10所高校分别是:
今年的 诺贝尔奖
报道指出,诺贝尔奖历年来一向最先揭晓医学奖,2017年该奖项将在10月2日宣布,接下来两天将宣布物理学奖(10月3日)与化学奖(10月4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将在10月6日公布,而文学奖的公布日期尚未确定。
预测
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根据过去30年间发表研究成果的总被引频次,来定量分析和预测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这些高影响力的研究人员被授予“引文桂冠奖”称号。
获得引文桂冠奖的人中有一些人在后来或当年就获得诺贝尔奖,因此,获得引文桂冠奖的人也被视为是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引文桂冠奖也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一种预测。
9月20日,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奖”,预测了22位可能在今年或未来,获得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化学、经济学诺贝尔奖的学者。
其中,在中国台湾出生的华裔科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特聘教授张远和其丈夫、同为匹兹堡大学教授的帕特里克?摩尔一同上榜生理学或医学领域的引文桂冠奖,理由是杨振宁比特币不要他们一起发现了卡波济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又名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
被誉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自1946年首次颁发到现在,有超过300人获拉斯克奖,其中有86人获得诺贝尔奖。以此为预测标准,准确率为28.66%。
中国的屠呦呦也是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后,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 华人 获奖者
赛珍珠(中美双重国籍)1932年借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由于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是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写中国题材的作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1957年,李政道(美籍华裔)和杨振宁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Burton Richter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坎伯利基麻省理工学院的丁肇中(美籍华裔),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一种新型的重的基本粒子中所作的先驱性工作。
1986年,李远哲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中国人。
朱棣文(美籍华裔),1997年,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他同获该奖项的是美国科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和法国科学家科昂·塔努吉。
1998,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崔琦(美籍华裔)与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主要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同年,获本杰明·富兰克林物理奖。
高行健(法籍华裔),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
钱永健(美籍华裔)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2008年,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2名科学家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高锟(英美双籍华裔)被称为牵动世界神经的“光纤之父”。2009年,76岁的高琨因“开创性的研究与发展光纤通讯系统中低损耗光纤”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2年,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评论